名氣響叮噹「紀州青梅」
就如同在台灣提到鳳梨,首推台南關廟;在日本一說到青梅,那就非得提起和歌山的「紀州青梅—南高梅」。六月正值青梅採收時節,山林間隨處可見農人們揹著竹籃,帶著梯子,在梅樹間爬上爬下,採收一顆又一顆肥嫩青梅的情景。
青梅,是個相當特殊的農作物。無法直接食用,整個山野間似乎也只有山豬有直接生吃下肚的本領。每次在青梅園裡看見山豬的足跡,與只剩下內籽的青梅,和歌山媽媽都會歪著頭疑惑地說:「這麼酸牠(山豬)怎麼吃得下去」。
雖然一定要經過加工才能食用,但每當六月,日本的生鮮超市內還是會擺滿一袋袋未經加工的青梅。這就得從日本的醃漬文化說起了,由於日本冬季氣溫低還會下雪,不利蔬菜生長,所以自古以來日本人就會以醃漬的方法,將夏秋盛產的蔬果保留下來作為冬季之用。而醃漬這門功夫,就跟家常菜一樣,家家戶戶都各有各的秘方。因此對於傳統的日本家庭而言,比起購買市售的梅干(うめぼしー放在白飯或御飯糰內作為提味),他們更偏愛自己動手醃漬。除了傳統的醃漬品外,從超市內處處可見的釀酒組合,更能發現不少日本人有自己釀造梅酒的習慣。在講求效率、速度的今日,這急不來,催不得,帶有時間味道的美食,更顯珍貴。
採、採、採、採青梅
開完早會後,換上工作服,揹好竹籃,搭上務農小貨車,前往一望無際的青梅田,開始採收青梅。採青梅並沒有太過艱深的技巧,只要輕輕將青梅從枝葉上取下即可,但難的是「判定可以採收的大小」。由於前兩次採收期(必須從頭到尾把整個山頭採收兩次),都只能採大顆的青梅,當遇上那稱不上大又不至於算小的青梅時,實在讓人頭痛啊!有時候採了會被說「這還太小喔」,有時沒摘又會聽到「這樹上還有很多可以採的喔」不大不小的青梅,你還真難搞。
雖然梅樹不算高大的樹種,但還是需要梯子輔助才能順利採收。即使和歌山爸爸有交代「如果位置太高或太危險的話,不要硬採,安全比較重要」但從小在都市長大,少有機會能光明正大爬樹的我,就像不聽話的頑皮小孩,想挑戰看看各種樹型,總故意踩著梯子,爬到樹幹上去採收那高掛枝頭的青梅。
平均工作二小時左右,就會有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,這時我們這群外國來的偽果農,就會坐在山頭,像個牙牙學語的小孩對著農園的大夥問東問西,一下問各種物品的日文念法,一下又發表最近對於那些日本事物感到不解,一下又是探問著各種日本文化……嘰嘰喳喳玩鬧個不停。
平均工作二小時左右,就會有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,這時我們這群外國來的偽果農,就會坐在山頭,像個牙牙學語的小孩對著農園的大夥問東問西,一下問各種物品的日文念法,一下又發表最近對於那些日本事物感到不解,一下又是探問著各種日本文化……嘰嘰喳喳玩鬧個不停。
忙完了上午的採收作業後,我們這群外國WWOOFER(換宿者)的工作就算結束,但農園的大夥,還得用挑選機將早上採收成堆的青梅山,分成3L、2L、L三個尺寸,分箱裝好,再送到中盤商手裡。在這農忙時期,負責農務的成員常常都得忙到大家吃完晚餐後,才準備開飯,於是,閒閒沒事的外國WWOOFER(換宿者),很有默契的在結束採收後,自發性的輪班去支援挑選作業。辛苦了一年,為了就是換取這一季的豐收,即使再累,依舊能感受到大夥看見碩果的喜悅,這就是農業呀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