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和歌山果園打工換宿時,很幸運地遇上兩位自北歐的換宿夥伴(芬蘭&瑞典),在短短一個月的相處中,看著、聽著他們對於生活與自然的思維,心底小劇場也不禁動盪了起來。「人類是大自然的一份子」「人類只是動物的一種」……彷彿我們對於這類耳熟能詳的自然概念,最大的實踐也只停留在考卷上罷了。
《別急著尖叫,其實牠很美》
相對於周遭一看到昆蟲就尖叫的朋友們,自認對自然生態接受度偏高的我,遇上宛如在林野中長大的北歐人後,不得不讚歎他們對於自然的感受力。
在果園遇到蟲時,雖然不至於放聲尖叫,但也只是反射性的悄悄躲開牠們。然而當同樣的場景換到北歐孩子身上時,他們會停下手邊的事,細細地觀察眼前的蟲子,讚嘆這些小生命的美麗與奇特。三不五時還會將他們發現的美好(各種昆蟲),帶到我面前與我分享。老實說,一開始面對這種情況還蠻驚嚇的,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學習,漸漸地也能感受到那些隱藏於大自然間的美。
《別把好朋友當壞人》
在台灣看到蜘蛛時,絕大多數的人第一反應,不外乎是撲殺或驅離吧!於是當我在玄關處發現黑色大蜘蛛時,也反射性的和室友瑞典妹妹說:「那裡有大蜘蛛ㄟ!我去請和歌山爸爸來處理牠。」但聽到我要把蜘蛛處理掉的瑞典妹妹,卻一臉疑惑的說:「蜘蛛是人類的好朋友!牠會幫忙吃蚊子、跳蚤、蟑螂等害蟲,是對人類很友善的昆蟲,為什麼要處理掉他呢?」
聽完後遲疑了一會,但依舊有點不放心的我,還是去請和歌山爸爸來看一下,結果,和歌山爸爸也告訴我了如同瑞典妹妹所言的益處:「這黑蜘蛛很好呢!會幫忙吃蚊子、跳蚤……不過如果你會怕的話,我還是可以把牠處理掉。」猶豫了幾秒鐘,腦中閃過了「既然當初選擇打工度假這條路,就是為了不要被既定的生活框架所限制,那當不同以往的思考模式出現時,我又何不嘗試看看呢?」的念頭,於是決定鼓起勇氣學習與這位好朋友共存。
《看電視能放鬆?》
放假時,和歌山爸爸帶著大家出門去泡湯。錢湯內的大浴池處,放著幾台大電視,讓人可以邊泡澡邊看電視。瑞典妹妹看到後,以無法理解的口吻問我:「你不覺得那邊(大浴池)有電視很奇怪嗎?」我說:「可能是想要讓人放鬆一下,所以準備電視讓人邊泡澡邊看吧!」聽完我的回答後,瑞典妹妹更驚訝的說:「不,有電視的地方才不能放鬆呢!要沒有電視的聲音,安安靜靜的這樣才能放鬆呀!有電視實在太奇怪了。」
《不去森林,真奇怪》
對於漢字不太在行的北歐人(擅長才奇怪吧!),在練習寫漢字時,突然問我:「『森』和『林』有什麼不一樣?」思考了一會後,我也只能勉強解釋說:「『森』大多意指動物住的地方,很少人會去。而『林』則是比較人工一點的樹林。」聽完我不專業解說後,北歐二人組更不解的表示「『森林』怎麼會是很少人去的地方,我們(北歐人)都很愛去森林呀!」
《每個生命,都有自己的人生》
某次餐桌出現了一道小黃瓜拌吻仔魚,看到餐盤中的吻仔魚後,被嚇壞的瑞典妹妹激動著說:「你們怎麼會吃這麼小的魚,在瑞典這樣是不行的。」對此震驚不已的她,隔天一早又和我談起此事,一臉嚴肅的問我:「你不覺得同時把這麼多魚的『人生』吃掉,是件很可怕的事嗎?」
從沒想過這問題,當下也不知該如何回答,只好先糾正她的日文:「『人生』這個詞是用在人類上喔!形容動物時要用『生命』才對。」聽完我的糾正後,瑞典妹妹思考了一會又說:「在瑞典文中動物和人類都是用『人生』這個單字來形容,而且我覺得生命就是生命,所以魚也是有牠自己的人生。」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