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R、私鐵、地下鐵…傻傻分不清
日本鐵路是出了名的複雜,不只線路繁多,還有各類車種,如同一站內可能就有兩三種不同系統的車站,如「(新大阪)新幹線站」「(新大阪)JR站」「(新大阪)地下鐵站」,而這些車站的入口閘門、票種、乘車處等全都不同,對於初次搭乘的遊客而言,確實很難搞清楚其中究竟有何差異;但只要把它改想為「高鐵台北火車站」「台鐵台北火車站」「捷運台北火車站」,應該就能立刻明白「新幹線」「JR」「地下鐵」其中的差異。
簡單來說「新幹線」就是台灣的「高鐵」,以跨縣市遠距離移動為主;「JR」則同等於「台鐵」,包含區域內與跨區的移動,車種也依停靠的站數分為:特急、急行、新快速、快速、普通;「私鐵」則是相對於過去國營的公營鐵路JR;「地下鐵」則同等於台灣的「捷運」,作為市區內的主要交通,極少會跨越縣市。所以使用不同單位的大眾交通工具,當然就要用相對應的票卡,就像是火車票無法搭乘捷運,捷運票無法搭高鐵一樣。
最高品質 靜悄悄
在日本無論是搭乘新幹線、JR、地下鐵或是私鐵,都得遵守日本規矩,否則可是會招來白眼。最重要的禮節就是進入車廂後請立刻轉為「靜音模式」,不僅不能在車內講電話,就連手機發出鈴聲、簡訊聲等都算NG。即使遇上非常重要的電話,死心眼的日本人也會,先下車等講完電話後,再搭乘下一班電車。除了手機之外,在車廂內與人交談也要盡量小聲且簡短;但關於是否可以在車內聊天,關東地區和關西地區的接受度就有所不同了,關東首都圈對於車內說話這件事比較排斥,所以盡可能不要在車內談天說地,至於較不拘小節的關西區,雖然可接受車內聊天,但要一定小聲才行!
搭車不怕餓肚子
在台灣「捷運站內禁止飲食」不只是道德上的勸導,還被列入法條中,若觸犯還得吃上罰款,但除了台灣之外,將此列入法規中的國家其實並不多。
在日本電車站內,不但沒有禁止飲食的宣導,站內還設有各種攤車以及餐飲店,貼心地讓搭車的乘客,可以趁著等車空檔填飽肚子。雖然在車內吃東西沒被禁止,但對於相當在意他人眼光的日本人而言,在車內大嗑食物反而才是一大考驗。所以只有少數人,會在車內吃東西;不過即使吃的話,也會選味道不重,不會太誇張的食物。
遠離可怕的滿員電車
在日本搭電車如果想坐的舒服,那就得避開上下班通勤人潮的尖峰時段(AM7:00~9:00和PM6:00~8:00),特別是早上的上班時段,日本搭電車上班的人潮,可是台灣的好幾倍,特別是東京首都圈更是嚇人。擠得像沙丁魚罐的滿員電車,在此絕非誇飾法的比喻,而是真實的描繪,人貼人的可怕程度,就彷彿跨年晚會散場般。站務員還會幫忙把人推入車廂,所以在關門前的那一剎那車廂會突然爆擠,若沒站穩還可能會雙腳懸空,浮在人海之中。如果沒有必要話,千萬不要在尖峰時段和這些可憐的通勤族一起擠電車。
除了上下班時間之外,還有週末或假日前晚上11點到末班車(12點)這段時間,也要盡量避開。因為隔天放假,上班族很自然地會玩晚一點,搭乘的人當然就會比平常多,但最可怕的是因為隔天不用上班,所以喝得爛醉抒解壓力的上班族也會特別多,因此車站內不但有種濃濃的酒味,有時還會有嘔吐味……
「人身事故」淡定以對
在擁有驚人守時力的日本,電車當然也要分秒不差的抵達與出發。但若出現誤點意外,大多都是因為發生「人身事故」;日文中所謂的「人身事故」就是指「有人發生意外」而這在車站內的意外,絕大多數都是「跳軌自殺」。
「人身事故」頻率高到讓日本人對此麻木無感了,不但不會出現在報章新聞上,也不會引起任何騷動;東京人甚至還將人身事故發生頻率最高的「中央線」戲稱為「中央自殺線」。據說路線筆直、有快車經過的郊區,能死得快,又不容易被阻止,更成了跳軌自殺的首選區。
日本跳軌自殺會如此頻繁,最大的主因就是來自於「過大的生活壓力」,因此陰暗濕冷的冬季,更是人身事故的高峰期。此外,另一個原因則是「
鬆散的保險制度」所致,曾聽日本朋友說過,日本將跳軌死亡視為意外死亡,國家或企業會支付保險賠償金,於是許多壓力過大或經濟有困難的日本人,為了讓家人在自己死後也能過生活,竟將跳軌自殺當做一種對家人負責的方式。隨著人生事故的案件不斷攀升,現在日本政府也開始訂立相關的罰款,雖然有罰款出現,但從保險金中扣除罰款後,還是一筆不小的金額,因此目前似乎沒有明顯的成效。
而「人身事故」的比例也與生活壓力成正比,所以「都會區」會高於「鄉間」,「東京」高於「大阪」,但在第三大都的「九州博多」卻奇妙的非常罕見(博多出身的友人,還說他根本沒看過,博多車站內有「人身事故」的訊息)。
踏上旅途後,才發現日劇中唯美的電車場景,藏有許多日本文化的美麗與哀愁。
【同場加映】
搭車學問大PART1-在日本搭公車必知眉角
在日本選車就要選白色!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