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直擊!日本最大紙類博覽會「紙博Paper Expo」

原來「紙類」也能辦博覽會。那是要博覽些什麼呢?難道是將不同材質的紙一張張鋪滿展場嗎?實際走訪一趟,才知道原來「紙博Paper Expo」是將紙的各種運用聚集在一起的「紙祭典」,不僅有豐富的紙素材,精彩的紙創作,還有創意滿點的紙用品,顛覆你對紙的刻板印象。


「紙博Paper Expo」盛大開展

「紙博Paper Expo」是由在日本擁有極高人氣的「手紙社」主辦,去年2017首次在京都開辦,短短兩天內就吸引了1萬人前往現場,今年6月移師東京並擴大規模舉辦第二屆,光是參展攤位數就比首屆多上了一倍,包含以紙為創作媒材的插畫家、製作紙類雜貨的創作者、老字號的活版印刷廠及知名的文具製造商、生活雜貨店、文具選品店等,讓你在「紙博Paper Expo」能看到關於紙,最傳統的技法與最創新的運用。

場內的參展店家,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別。第一類是最具知名度的「經典文具」、第二類是以紙素材為主的「圖文創作」、第三類是將紙材延伸使用的「創新運用」。此外,現場還有各種可親自參與實作體驗的工作坊。

展場內有許多小巧思,如以淺草寺為背景的拍照打卡區「Photo spot」,讓人可化身為郵票主角。

文具迷最愛「經典不敗文具」

 展場分成兩個樓層,共91個攤位,第一層樓的入口處,是以紙張拼貼出的「紙博Paper Expo」主題意象,第二層樓則是掛著滿滿的紙飛機,傳遞出透過紙張就能飛往任何地方的概念。
首先,就先帶文具迷們來看「經典文具」吧!被稱為日本國民品牌的「燕子筆記本(Tsubame Note)」創立於昭和22年(1947封面簡約,內頁紙質滑順細緻,至今仍深受許多日本人喜愛,甚至許多名人都是該品牌的愛用者。


深受日本人喜愛,被稱為日本國民品牌的「燕子筆記本」。

超過百年歷史的「月光莊畫材店」是日本最早的西洋畫材商、也是最先推出日本自製油畫顏料的公司,從水彩、顏料、畫具到自製的素描筆記本,是許多插畫家、設計師、建築師展現專業與質感品味的首選。

「月光莊畫材店」,插畫家、設計師、建築師的首選。

近年來在台灣大受歡迎的「Kakimori文房具」也沒缺席,其最熱門的「訂製款筆記本」更是直接搬到展場,從封面圖案、內頁到裝訂等通通都能在現場為你客製化。

在台灣大受歡迎的「Kakimori 文房具」。

此外,今年台灣許多文具選品店如「直物生活文具」、「PAPERWORK 紙本作業」也受邀參展,算是台灣文創揚名海外的代表之一 。


各異其趣的「圖文創作」

第二類「圖文創作」也是攤位數最多的一類,在插畫家、設計師、手作達人們的巧思加持下,平凡的紙張瞬間展現出各異其趣的風格特色。像是將日常事物轉化成紙創意的「papermessage」,無論是可自由搭配紙餡料的「三明治卡片」,還是可組合成生活擺飾的「紙花朵」和「紙花瓶小卡」都讓人直呼「かわいい (卡哇依)」,並在攤位前驚呼連連。




擅長透過紙張和光影變化進行創作的「Silhouette Books」,以立體剪裁所製作出的繪本「MOTION SILHOUETTE」,可透過光影的投射推演故事;以及採用鏤空技法所製作的賀卡,只要將賀卡放在光源前方,就能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效果。


結合活版技術和插畫設計的AUI-AŌ Desig 」,所製作出的火車杯墊(Train Coaster)」,既可以單獨使用,也可以互相搭配組合出不同的鐵道風景。

顛覆傳統的「創新運用」

令人耳目一新的第三類「創新運用」中,最特別就是「西荻Papertry」所研發出的「紙製咖啡濾杯」,共有三種不同的造型,可透過紙製濾杯的不同渦旋紋路,創造不同的熱水流速,藉以萃取出咖啡的鮮明層次感與展現豆子的不同特性。


如果你以為「紙」只能靜態的成為文具或載具,那「Papernica」肯定能出乎你的想像,他們以類似手風琴原理所打造的紙樂器,讓每個大人小孩都玩得愛不釋手,幾乎成為展場中最熱鬧的一攤。


動手做出我的專屬款

如果逛完展場還有時間,也可以選擇去參加期間限定的Workshop,如啓文社印刷」推出的「活版印刷體驗」,圓盤印刷機現場印壓出自己繪製的插圖與姓名;或「山本紙業」特別企劃的「手作便條本,可依個人喜好選擇便條紙的顏色與厚度,做出一本有自己風格的便條本也可到以摺紙商品為主的「abeyui」,和小朋友一起動手玩造型摺紙。


又或是可到掛滿熱氣球的區域,參加「寫信給陌生人」的活動,把想說的話寫在現場提供的小卡上,再隨意放入熱氣球下方的吊籃,就像是瓶中信一樣,隨機交換一份遠方陌生人的訊息,或許能碰撞出什麼神秘的啟發。


建議明年想要衝一波的文具迷們,記得提早準備入場,否則依照今年的熱門程度,太晚進場的人恐怕會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紙材寫著「完售」的字樣。

「紙博Paper Expo」的人潮一波接著一波湧入,商品也更陸陸續續被貼上「售完」字樣。

此專文刊載於《文具手帖【偶爾相見特刊4】

【同場加映】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履歷表學問大!台、日習慣大不同

原先打算從阿蘇這一站開始,就要進入打工的找工作階段,但在抵達的當天,看著四周綠油油的稻田就決定作罷,立刻改將這段換宿生活,定調為「好好觀光&打工前的準備」。但不知道是 Guest House 老闆娘 Tomo 常聽我哀嚎著擔心之後找不到工 作, 而心生憐憫,還是老天爺覺得拿著打工度假簽證的 我, 不能老是在度假,於是在某個午後 Tomo 突然問我:「梅雨季節時剛好是 Guest House 的淡季,所以我在空檔時會去打工,你要不要一起來呢?」對於這天上掉下來的工作,我豈有拒絕的道理。在一口答應後,著手準備日文履歷才發現,原來台日習慣如此大不同。 圖說:這款專為打工設計的打工版履歷表,裡面除了「履歷書表格紙」外,還有專用的信封袋(封口處有貼心的上膠設計),甚至還附有黏貼大頭照的雙面膠片,這也太貼心了吧! ‧打字 NG ! 原以為日文履歷,就是把中文版的履歷改成日文,再調整一下格式就差不多了,但 Tomo 卻帶我去百元商店挑選履歷表。而這些看似大同小異的履歷表,竟還細分著 A 4 版、 B5 版、一般求職版、轉業版、打工版等種類,不禁讓我好奇了起來,難道日本人到現在都還在手寫履歷表? 「用手寫的履歷比較有誠意,而且公司可以從應徵者的字跡中,看出他對工作的態度,如果連履歷表都寫的潦潦草草,那做起事來一定也是馬馬虎虎的……」聽完 Tomo 的解說後忽然明白,為什麼日本出版了這麼多「教人寫出漂亮字體的書」。 ( PS :由於日本跨國際的外商公司越來越多,所以近年也有接受電腦版履歷的公司,但心意滿分的手寫履歷還是主流。)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‧藍筆 NG ! 買完履歷表後,回 Guest House 拿起藍色原子筆準備開始寫履歷,這時 Tomo 又一臉疑惑的問我「ㄟ!...

蘊含著旅人之心的設計旅店--神樂坂青年旅館「UNPLAN」

2016年4月一開幕就受到日本媒體注目,同年隨即拿下JCD日本商環境設計協會(JCDデザインアワード)銀獎,在 「 Booking.com 」、「 agoda 」 等國際訂房網的顧客評鑑中,始終維持在9分以上的高評價(滿分10分)……實在很難想像這所形容的是一間,一晚只需4500日幣(1300台幣左右)的青年旅館──「UNPLAN」。 唯有旅人才真正了解旅人 經營者福山大樹,高中時在瑞典當過交換生,大學時參與國際交流社團,並以背包客的身份旅行過 50 幾個國家 。他 豐富的旅行經驗, 讓他在規劃青年旅館「 UNPLAN 」時,不只是貼近旅人的需求,更超乎旅人的想 像。 雖然如此,當日本友人將這間履歷亮眼的旅店「 UNPLAN 」推薦給我時,我對於這些評價的可信度其實是相當懷疑的,畢竟如此耀眼的光環竟是來自於一間價位中下的青年旅館( Guest house ),實在太不尋常了。卻沒料到入住後,我也成為在住宿網上給予極高評分的其中一員。 打破旅人與非旅人的界線 「 UNPLAN 」如其名,以「與非預期的人、事 、 物相遇」為理念, 1 樓的餐廳( Lounge )除了住客外,一般的居民也能上門光顧,白天是咖啡廳,晚上搖身一變成為 Lounge Bar 。藉由開放式的空間打破旅人與非旅人的界線,創造旅人與居民「偶遇」的機會,讓旅人從居民的觀點理解日本, 也讓居 民從旅人的雙眼再次認識日本,使得旅店成為無國界的交流場域。(當然如果當天只想看電視配零食或動手下廚,也可以去位於 3 樓限住客使用的「交誼廳( common room )」,內有沙發、電視、冰箱以及簡單的廚房用具等。) 在聽到青年旅館內附設餐廳,到晚上還會變為 Lounge Bar 時,或許已經有人開始擔心起「噪音」的問題,畢竟日本建築隔音不佳是許多旅人的共同經驗(只要住過日本公寓的人一定能明瞭,日劇中與鄰居「雞犬相聞」的情節,可都是再寫實不過的日本日常)。 但「 U NPLAN 」的隔音效果極佳,甚至比許多大飯店都還好, 就算是最 靠近餐廳的 1 樓住宿區 ,也以 兩道門的設計增強隔音,所以完全不需擔憂「住宿品質」會受到餐廳影響。 超乎旅人想像的貼心 而經營者體貼旅人的心意,也展現於旅店內的各個角落,實在讓人很難不被那細 膩的用心感動。例如,出門在外難...

前進日本,必修潛規則-血型行不行

在台灣只要一聊到星座話題,瞬間人人都成了占星師,各有各的理論,七嘴八舌的好不熱鬧;但若將時空背景換成日本,這下子可能換來眾人的一臉迷茫,因為大部分的日本人,不但沒有基礎的星座概念,誇張一點的甚至連自己是什麼星座都搞不清楚。所以在日本要想炒熱現場氣氛拉近彼此距離,不能聊星座,而是要開啟「血型」話題,但前提是,你的血型可絕對不能是地雷血型,否則…… 據統計 在日本,約有40%的人曾遭遇過血型霸凌。 只不過是個血型,有這麼嚴重嗎? 關於血型與個性分析,內容上台灣與日本並沒有太大的差異,但兩國國民對於這些性格的接受度可就天南地北完全不同了。例如追求完美的A型,在台灣大多被視為「龜毛又難搞」,但這讓台灣人頭疼的血型,在日本卻是人氣排行榜的第一名;相反的,在台灣被視為隨和好相處的B型,到了日本卻成了最糟糕的血型。 在還不了解日本人的血型觀時,一直不懂為什麼每當說出自己是B型後,現場的空氣總會瞬間凝結個半秒鐘,接著眼前的日本人就會露出一副「原來你是這種人啊!」的詭異表情。直到許久之後,才知道在那結凍的半秒鐘,日本人內心所想的是「天呀!這種我行我素又不合群的人肯定很難相處……」。 而且日本人對於B型的偏見,可是已經達到「 血型霸凌(ブラハラ) 」 ① 的程度,據說有些企業甚至不願聘用B型人當員工,以致於日本勞委會(厚生勞働省)還得出面呼籲「血型與工作能力是完全沒有關係的」,並對於要求職者在履歷表填寫血型的企業進行關切。此外,這股血型風向還曾被用於選戰之中,日本總理麻生太郎在選舉時,曾公開在官網表示「自己的血型是A型,而對手小澤一郎則是B型」。 日本勞委會 ( 厚生勞働省) 還曾正式發表「 血型與性格的診斷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」的言論,可見血型罷凌的情況並非個案。 究竟是歷史的原罪,還是弱勢的悲哀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會如此討厭B型呢?原因則眾說紛紜,就歷史學派的說法而言,在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家制度下,人民必需嚴格遵守階級與分工制度,因此養成日本社會根深蒂固的群體意識,於是容易不守規矩又不合群的B型,在日本自然受到排擠。 就生物學派的角度來說,根據 衛生署血液中心 的統計,在日本A型人口最多,占比高達40%,而性格和A型南轅北徹的B型,則屬於弱勢族群只佔了20%,所以在守規矩又具團體性的A型社會中,討厭束縛且自我意識偏高的B型,當然很容易就被白眼看待。...